contact
有學生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.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.他用拇指和中指捏著一個蘋果,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,一邊走一邊說: "請同學們集中精力,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. "
然后,他回到講臺上,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,問: "有哪位同學聞到蘋果的味了嗎?”
有一位學生舉手站起來回答說: "我聞到了,是香味兒!”
"還有哪位同學聞到了?”蘇格拉底又問.
學生們你望望我,我看看你,都不作聲.
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,舉著蘋果,慢慢的從每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,邊走邊叮囑: "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,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.”
回到講臺上后,他又問: "大家聞到蘋果的氣味了嗎?”
這次,絕大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.
稍停,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中間,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.回到講臺后,他再次提問: "同學們,大家聞到蘋果的味兒了嗎?”
他的話音剛落,除一位學生外,其他學生全部舉起了手.
那位沒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,慌忙也舉起了手.他的神態,引起了一陣笑聲.
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,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: "非常遺憾,這是一枚假蘋果,什么味兒也沒有. "
讓一枚假蘋果變得香氣四溢的不是什么魔法,而是一個"沉默的螺旋".
沉默的螺旋是西方傳播學中的著名理論,由德國心理學家伊麗莎白-諾埃爾-紐曼提出.
1973年,在德國大選及一系列輿論調查之后, 伊麗莎白-諾埃爾-紐曼發表了《重歸大眾傳媒的強力觀》一文指出,人出于社會天性,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,總是尋求與周圍關系的和諧.這樣,在輿論上就形成一種沉默的螺旋現象:當人們在公開發表意見的時候,如果感覺到自己的意見處于優勢時,便傾向于積極大膽地發表這種議論;當發覺自己的意見處于劣勢時,為防止可能的孤立而保持沈默.而一方的沉默螺旋就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長,如此循環往復,便形成了一方越來越強大,另一方越來越沉默的螺旋發展過程.
這一理論對傳播學領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,多數的學者開始從熱衷于大眾傳播媒介的"有限效果模式"轉而進入了堅信傳播的"強大效果"的時代.
基于此,紐曼又提出了關于沉默的螺旋的五個假定:(1)社會使背離社會的個人產生孤獨感;(2)個人經??謶止陋?SPAN lang=EN-US>;(3)對孤獨的恐懼使得個人不斷地估計社會接受的觀點是什么;(4)估計的結果影響個人在公開場合的行為,特別是公開表達觀點還是隱藏起自己的觀點;(5)這個假定與上述四個假定均有聯系.綜合起來考慮,上述四個假定形成、鞏固和改變公眾觀念.
在這五個假定的基礎上,紐曼又發展起了一套以沉默的螺旋假設為核心的關于輿論的學說,主要有以下三點:(1)個人意見的表達是一個社會心理的過程;(2)意見的表明和"沉默"的擴散是,個螺旋式的社會傳播過程;(3)大眾傳播通過營造"意見環境"來影響和制約輿論.